文化类节目爆发第四年,从量变到质变
10月16日,《朗读者》第三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,同时开启了为期3 天连续 72 小时的新媒体直播活动《一平方米》,栏目组用直播的形式拍摄下每一个朗读者在北京、武汉、厦门三地朗读亭内的讲述和朗读。而这也是继2018年8月第二季收官后,这档文化类节目时隔两年与观众的再次见面。
经历了2017年的爆发,18、19年的发展,如今文化类节目的热度似乎不及以往。大众关注度下降的同时,整个市场的创作状态也稍显疲乏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0上半年各大卫视及视频网站共推出29档文化类节目,与去年同期的39档相比明显减少。
文化类节目的减产自然有疫情带来的影响,但更值得深入探究的,是这一品类发展至今呈现出的一些新趋势。影视产业观察盘点近四年来的文化类节目,对产量、题材、表现形式、招商等方面进行梳理,探究文化类节目的走向。
半年产量创新低,
二三线卫视数量优势不再
综合2017-2019三年文化类节目产量,央视2019年总产量较前两年有所下减少,2020半年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,一线卫视和视频网站在数量上保持平稳。而二三线卫视经历了2019年的增长后,今年产量大幅下降。
央视历年来在文化类节目领域保持着较高的产量和创新力度,并持续输出现象级节目,在行业中起到了标杆性作用。今年央视依然以现象级综N代为主,在春节期间就有多档节目接连上线,《经典咏流传》第三季、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五季和《国家宝藏》新春特别节目《"黄河之水天上来"国宝音乐会》在1月底集中播出。在此前的国际博物馆日,《国家宝藏》也正式官宣第三季回归,将于今年四季度上线。
一线卫视以创新节目为主,各平台均在新领域进行开拓。其中表现颇为亮眼的《巧手神探》以传统文化为切口,呈现民间手工艺创作和新兴潮流工艺技术,获得了不错口碑。此外,《了不起的长城》《我在颐和园等你》开拓长城文化、园林文化,《24节气生活》《第一粒扣子》对准节气、课本剧等,都令人眼前一亮。
视频网站方面,腾讯视频与实力文化联合出品的《见字如面》第四季回归,节目在嘉宾阵容、信件整体质量等维度进行升级,用更高的内容价值激活观众独立思考,收获了豆瓣9.3分的高分,并连续7周霸榜豆瓣一周国内热门综艺排行榜,展现了文化类综N代的突围之道。此外,爱奇艺携手王佩瑜推出京剧脱口秀《瑜你台上见》,优酷人文内容矩阵上线了多档节目,比如《局部》第三季、《探世界》、《文学的日常》等。
二三线卫视不再是文化类节目的主力军,播出节目以常态和综N代为主,黑龙江卫视继续联播《见字如面》第四季,湖北卫视《奇妙的汉字》播出第三季,而引起关注的新节目不多。
2017年文化类节目总数近50档,2018、2019年都是50余档,而从平台已经公布的下半年综艺片单来看,其中文化类节目并不多,可以预判的是,今年文化类节目的总量将会有所减少。
地理、饮食新题材冒头,
表现形式向真人秀靠拢
纵观这几年的文化类节目可以发现,现象级节目在题材上都具有首创性,不论是早年“大会”系列的诗词、成语、汉字,还是近年来《国家宝藏》的文物,都是第一个将其带入观众视野。而一档节目大获成功之后,几乎都会带动其对应的题材增长,从而导致一定的同质化现象。
据统计,2020年上半年文化类节目中前三大题材分别是历史故事、文学和地理文化,三者都达到了10%以上;第二梯队为饮食文化、文物、诗词和汉字,均为7%。在这之中,地理文化和饮食文化是新兴的两种题材,《你要去哪儿》《我的城我的歌》《探世界》等对城市乡镇进行探访,《非遗美食》《家宴》等聚焦于中国的传统美食。
综合近四年数据来看,历史故事、文学、文物、诗词是文化类节目最主要的题材。占比最高的历史故事在2019年下降后今年上半年再次回升,其余三个题材则均有减少的趋势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演替的阶段,易操作的历史文学类题材的优势地位还在,一度热门的文化交流、时代故事、家风题材等逐渐消减,新题材开始涌现,一直以来存在的同质化现象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。
在表现形式上,2020年上半年文化类节目以真人秀、脱口秀、答题为主,综合四年数据来看,真人秀、答题和谈话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。其中真人秀占比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节目让嘉宾走出演播室实地探访,并将文化与游戏环节相结合,让高冷的文化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。比如北京卫视相继开发的故宫、天坛、颐和园IP,以及由灿星制作打造的《了不起的长城》等,都是典型代表。
同样呈现出增长趋势的还有脱口秀这一形式,主要集中在视频网站。文化类脱口秀多由某个专业领域的名人进行专业知识输出,比如《晓说》《局部》《瑜你台上见》等,其中《瑜你台上见》将京剧与脱口秀跨界融合,集讲述与表演于一体,呈现出泛文化轻综艺的新样态。节目还通过联动爱奇艺热播剧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,覆盖至更广泛的年轻受众群体。
而答题这一方式曾在2017年占据21%的最大比重,2018年下降到8%之后,近两年又有所回暖,主要集中在诗词汉字这类题材上,比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神奇的汉字》《奇妙的汉字》等。问答是设置悬念最常用的方式之一,再加上竞技PK的模式,能够有效引发观众的好奇心。而谈话和诵读两种形式则都出现减少的趋势,虽然两者在制作层面上更易于操作,但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不如竞技节目那么强。
酒类稳坐冠名头把交椅,
受众、理念契合为投放关键
与强娱乐性的卫视周末综艺和互联网头部IP相比,文化类节目的招商普遍要低好几个量级。如何实现商业价值是文化类节目一直以来的难题,每年都有不少文化类节目在“裸奔”的情况下上线。
统计显示,2018年文化类节目中52%没有冠名,与2017年持平。2019文化类节目共有25档有冠名,2020上半年13档有冠名,占比均为45%,较前两年稍有下降。其中《巧手神探》《了不起的长城》《探世界》等在冠名之外,还得到了多个品牌的赞助。
从冠名商的行业分布来看,2020上半年文化类节目冠名主要集中在酒类和饮品,《经典咏流传3》《我在颐和园等你》《一桌好宴》等节目都是由酒类冠名。综合四年数据,酒类主要是白酒从2018年起就以极大优势稳坐文化类节目冠名第一把交椅,占比都达到了30%以上,累计冠名了30余档文化类节目。
白酒与文化类节目的契合度在于,双方都主要以中高端人群为目标受众,追求高级的品牌的质感和理念。再加上2017-2018年部分品牌的成功试水后,白酒企业就加大了投放力度,以期获得品牌价值和市场回报率的双重提升。
此外,金融、汽车、教育近年来也保持着稳定的投放份额,这与白酒相似,都对准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。而饮品、电子产品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,在于希望通过绑定文化标签提升品牌质感和挖掘潜在客户。比如早年间一直冠名大型真人秀的OPPO手机今年就冠名了漫游式脱口秀《探世界》,既为新机上市扩大声量,也旨在撬动节目的精英受众。OPPO此举或将为不曾入局此类节目的品牌开拓新思路,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文化类节目投放品牌的丰富度。
结 语
文化类节目自2017年爆发后,就被贴上了“清流”的标签,整个品类的口碑表现也十分突出,表明在经过大量强娱乐性内容洗礼后,观众对高内容价值节目有着较高的收看诉求。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,虽然部分节目的生命周期稍显短暂,但市场上也不乏坚持做了四五季依然焕发出强生命力的节目,比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见字如面》等。从这些成功案例来看,在内容上创新破局,并输出比以往更高的价值涵养,也许依然是文化类节目破局的关键。
— THE END —
作者 | 刘翠翠
主编 | 彭侃
编辑 | 杨倪